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师生素质素养,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促使AI驱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要求和现代化建设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高素质干部队伍。
3月16日上午,五乐育人大讲堂第二期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期邀请了西安邮电大学赵宁老师以《DeepSeek+新媒体助力大学生创新与成长》为题,与在场师生深入探讨人工智能(AI)如何赋能大学生创新,并对未来社会的变革趋势展开深刻分析。报告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现场有500余名学生参加,线上近6000余名学生观看,报告会由副校长姚学慧主持。
赵宁老师从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创新案例,贴近实际的思路围绕综合学术能力、科研创新、职业准备、批判性思维四个方面展开汇报,报告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语音简洁明了、生动流畅,深入浅出的为同学们讲述了AI技术与创新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AI技术。

3月16日下午,赵宁老师为我校管理干部作题为“《遇见AI——DeepSeek等AI工具对高校工作的应用》赋能”的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闫龙出席并主持,全校各级管理干部近400余人参加。
报告会上,赵宁以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AI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和AR李白实现跨越时空的例子切入,阐明A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通过大量生动的DeepSeek与各类AI软件组合案例剖析,深入解读了AI技术在教学、科研、写作、视频制作等方面的赋能应用,赵宁老师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述方式为老师们讲了一堂DeepSeek赋能教育教学的实操课。她指出,我们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新,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此次讲座是顺应潮流的一次全校范围的头脑风暴。

人事处处长高平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教育生态,这既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我们高校直面的挑战,作为一名高校普通管理工作者,要主动学习DeepSeek等AI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应用在日常工作当中,用技术赋能管理创新,提升工作效率。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应该主动学习、拥抱DeepSeek等AI工具技术,积极在智能备课辅助、学情动态分析、科研文献挖掘等场景探索应用。学校将通过AI培训、工作坊、案例库等手段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建立将AI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发展评价维度的激励机制,在校园营造"善用AI工具、智慧育人"的创新氛围。
能源工程学院教师杨宏斌:赵宁老师的报告《遇见AI》深刻展现了AI工具在高等教育中的多维赋能。作为大学教师,我既感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机遇,也意识到教学与科研范式亟待转型的挑战。教学层面,AI工具正重塑课堂形态。借助DeepSeek等平台,教师可快速生成课程大纲、设计互动案例,甚至模拟学生提问以优化教学逻辑。科研领域,AI技术正突破传统研究壁垒,报告提及的文献智能综述、数据自动化分析等功能,极大缩短了科研周期。未来,我将以“AI为翼,人文为魂”为准则,在课堂中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在科研中探索人机协同的边界,助力学生在技术洪流中锚定人文价值,实现真正的创新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马腾:有幸聆听赵宁老师关于AI工具赋能高校工作的讲座,深受启发。作为辅导员,我深刻认识到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正在为传统思政工作注入新动能。AI工具不仅能帮助我们高效完成信息整合、数据分析等事务性工作,大幅提升管理效能;同时可以辅助开展创新创业、生涯规划等深度沟通,通过模拟对话训练、资源智能匹配,帮助学生明晰目标、提升能力;此外,AI技术可以赋能思政教育创新,动态生成贴近学生兴趣的案例与内容,增强育人实效。作为辅导员,在未来工作中,我将更加主动拥抱AI技术,在“AI+思政”融合中探索精准化、个性化的育人路径,以智慧赋能成长,用温度守护初心。

现代农学院2024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生石升红:这场报告让我顿悟,AI不是替代者,而是认知的延伸。当技术平民化浪潮袭来,我们既要掌握提示词工程、多模态协同等“数字生存技能”,更需培育人文视角的批判性思维。正如赵老师引用的案例,在甲午海战史料分析中,AI能精准还原战术参数,却无法解读将士绝笔信中的家国情怀——这正是人类创新不可替代的维度。
能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23级学生罗萌萌:听完《DeepSeek+新媒体,助力大学生创新与成长》报告,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对创业的推动力。我们团队今年刚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正面临如何高效推广项目的难题。报告中提到的AI工具让我眼前一亮——原来用DeepSeek可以快速分析用户需求,自动生成适配不同平台的海报和视频,还能制定精准传播策略。这些方法不仅节省时间,更让我们的创意有了专业级的表达载体。未来我们一定把这些技术应用到项目中,让更多人看到年轻创客的潜力!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2024级学生吕微:通过赵老师的分享,我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并非遥不可及的技术,而是能直接助力我们大学生创新的实用工具。最让我惊喜的是"文生图""图生视频"的演示,短短几行提示词就能生成富有创意的视觉作品,这颠覆了我对内容创作的认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场讲座不仅让我掌握了AI工具的应用方法,更点燃了我用技术创新表达创意的热情。
3月17日,赵宁为全校教师和研究生继续做专题讲座。


Ai赋能是我校“五乐育人”的生动实践、干部能力提升的新引擎、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加速器。后期,我校将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培训,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赵宁老师被聘为我校创新创业导师
赵宁,西安邮电大学教师;
民盟陕西省委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AIGC全国应用创新联合体副理事长;
工信部教考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人才培训标准”主要参编人;
西北AIGC产业创新中心 主任;
陕西数字乡村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陕西直播产业研究院 执行院长;
国家商务部研究院 特聘授课专家;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特聘培训导师;
获得“2024年度全国助农先行官”荣誉称号;
获得“2023年度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获得“2020年度中国50位助农直播带头人”称号;
赵宁老师全网拥有粉丝500余万人;团队累计孵化达人共计5000万粉丝。
赵宁老师作为直播电商与数字经济领域的资深专家,致力于推动行业创新与社会经济融合,她带领教师团队先后走入全国135个县市乡镇及农村,为4万余名学员培养“AI+直播”电商技能,培养了10万+以上粉丝直播电商达人285人;与各地县长及当地农业企业带头人走入直播间,为当地直播助农助企而尽高校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