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榆林学院文学院迄今已有66年办学历史,是榆林学院建系历史最长、规模较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的院系之一。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陕西省“一流专业”、陕西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年获批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授予权,2024年开始招收定向榆林市就业公费师范生;新闻学专业于2019年获批榆林学院一流专业,2023年4月获批教育部ICC(国际创意学院)项目,2024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予权。文学院始终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60余年来,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人才。目前,在校学生共计125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0名,公费师范生80名。
文学院现有教师5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硕士生导师19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三秦学者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最美教师1人,陕西省签约作家1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榆溪学者1人。教师中99%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3人(含在读)。特聘长江学者邢向东、李浩、张弘,知名学者康保成、宋俊华、李震、黑维强、段建军、韩伟为兼职教授。现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北生态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文旅厅研究基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基地、陕北文化旅游研究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榆林工作站、榆林市柳青路遥研究院、榆林市张季鸾研究院、榆林市语文研究会等科研机构与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市厅级及横向课题100余项,到账经费15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60篇,多次主办、承办柳青、路遥、晋方言、非遗传承保护、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等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二、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省级一流专业)
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是文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且最具特色的专业,该专业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专业代码为050101,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战略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榆林,面向陕西,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具备“读书报国 艰苦奋斗”的绥师品格,具备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扎根基层、锐意进取、可持续发展,能够肩负起国家和区域中学语文教育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资源及特色:教学中突出陕北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和教育情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人才;通过实施强基工程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通过校内导师制(文学院教师担任)、校外导师制(榆林各中学语文教学名师担任)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保障学生学有所成。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从事中小学校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文艺出版部门文学编辑与批评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新闻媒体单位编辑以及文化传播、创意、策划工作,也可以进一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新闻学(国际创意学院项目)
培养举措:1.先进的培养模式:“国际创意学院”项目采用国际化教学理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国际化课程标准、创新创意课程;2.开放的办学姿态:在建立联合培养、共建专业机制,共建教学团队,推进新闻学专业立体化实训平台的建设;3.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以成果产出为导向,开展不间断的全过程新闻技能与职业素养训练;与媒体组织、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将课堂搬到媒体组织,用新闻的笔触讲述榆林故事。
办学优势:1.师资队伍素质过硬、充满生机与活力:博士6人,占比40%。教授5人,副教授职称8人,高级职称占比68.4%。接受过国(境)外教育或培训的有4人,占比26.6%。可以进行双语教学工作的4人,占比26.6%。拥有12位行业专家兼职任教;2.科研能力强、形成学科特色:在地方文化传播、地市级融媒体发展方面形成高水平学术成果,在陕北文化传播、非遗传播等领域具有学术话语权优势。
就业前景:国际传播、文化传播、融合传播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本专业教学理念国际化,教学内容紧密贴合时代需求,培养的学生在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
三、学生发展
1.学生考研
文学院历来重视学生考研工作,对每一届考研学生都给予极大的支持,为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考研环境,我院专门为考研学生开辟了考研自习室。近年来我院考研上线率屡创新高,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24届本科毕业生中有38人顺利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国家线,2025届有23人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国家线。
2.学生就业
文学院近年来学生就业率稳步攀升,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毕业生60%以上成为基础教育主力军,20%以上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202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榆林市中小学教师岗位招聘中签约28人,其中,小学语文教师7人,初中语文教师11人,高中语文教师10人,是我院近年来校招录用人数又一全新突破。历届毕业生中有多人进疆进藏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3.学生获奖
近年来,我院学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陕西赛区省级复赛金奖1项、铜奖2项;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省赛金奖1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红旅赛道铜奖1项、陕西省省赛金奖2项;第五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特等奖;“田家炳杯”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陕西省首届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学语文组一等奖;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省级二等奖;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相遇 爱同行—心理健康教育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陕西省第二届“百花绽放”群众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等荣誉。此外,在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陕西省生态文学创作大赛及榆林学院原创作品大赛、自主办刊大赛、大学生摄影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部分学生作品发表于榆林市以及各区县各类文艺刊物。
四、校友风采
文学院创办60余年来,为陕西省乃至全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他们中有专家、学者、记者、教师、行政干部和企事业管理人员,并在各自的领域大显身手,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