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专业 - 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校简介

01基本情况

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前身为绥德师范学院化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我校设立最早的系科之一。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逐步壮大,办学条件与质量显著提高,2004年化学系正式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坚持“强化内涵、注重创新、突出应用、服务产业”的发展理念,围绕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地方能源化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03年学院开始招收全校首批本科生,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工程和石油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六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185人。现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3个方向)、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化学工程1个方向)和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工程2个方向),在校研究生110人。拥有1个省级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重点扶持学科,1个省级油气储运工程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基础化学、化工实训),1个省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能源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2门省级一流课程(有机化学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化工实训陕西省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2部省级获奖教材(能源化工工艺学、氯碱化工工艺学)。建立了10个教育实习基地和25个工科实(见)习基地。

02师资力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化学与化工学院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进取和富有创新精神与发展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3人,具有博士学位66人,在读博士19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特支人才计划2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2人,陕西省三秦人才2人,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区域发展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化学优秀青年奖1人,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4人,榆林市突出贡献专家9人,榆林市潜在战略科学家1人,榆林市青年科技奖4人,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榆林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9人。

03教学设备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实践教学,狠抓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煤化工实训中心三个校级实验实训中心,其中,全国首套60万吨/年全流程煤制甲醇实训工厂,不但可以为校内外学生提供煤化工生产及控制技能训练的冷热模拟操作,也可进行化工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建立了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石油工程5个专业实验室,使用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实验室拥有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以及费托合成浆态床实验装置、加压固定床反应实验装置、加压微反应装置和40公斤环保模拟焦炉等煤化工试验装置共140余台套,可满足教学、科研及服务地方产业的需求。学院现有图书资料5万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1万余种(含电子图书),具有较为完整的电子图书数据库和局域网,形成专业参考书、工具书、各类手册、词典、专著和电子图书齐备的阅览系统。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倡德才兼备,不仅树立勤奋好学、严谨创新的优良学风激励学生奋斗,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为鼓励学生争优创先,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学院设立了多种奖、助学金。近几年,学院的考研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其他的多就业于科技公司、能源化工企业和国家机关等单位。随着周边企业对能源化工类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就业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就业质量也显著提高,近五年平均就业率为90%以上,毕业生以其基础牢、素质高、创新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04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立足榆林,服务榆林”的办学理念,注重面向地方的应用技术研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凝练了煤基清洁燃料和化学品转化新材料和新技术研究、工业三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低变质煤干馏及粉煤成型技术研究等重点研究方向,拥有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榆林市重质碳资源高值利用重点实验室、榆林市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榆林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榆林市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洁净煤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低变质煤温和转化与绿色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科研平台和洁净兰炭与污染控制、煤制半焦衍生液高效利用研究、重质固废有机质高效低碳利用和分子催化工程4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及陕北非常规油气富集及精细描述2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总经费超过1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0余篇,出版和编辑专著10余部,授权专利200余件,荣获省、市科学技术奖30余项,对地方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三年,学院学生荣获国家级奖项70余项,省部级150余项;参加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类竞赛荣获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100余项。其中,2022年,在校学生参加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的“天正设计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荣获一等奖。至此,我院已八次斩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赛一等奖。

05教学理念

学院坚持“立足榆林,服务榆林”的办学理念,注重面向地方的应用技术研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上下同心,励精图治,求实创新,学科发展水平已处于省内地方院校的前列。如今,化学与化工学院博采众长,广纳贤良,以勃发的生机阔步向前,为榆林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专业介绍

1油气储运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服务区域油气工业和民生工程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政治认同、强烈家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和坚守文化自信,富有自主学习能力、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油气储运工程及相关领域规划设计与施工、生产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成立于2006年,是省内第二家设立该专业的高等院校;2023年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排名(应用型)位列第二;地处国家西部油气工业基地和陆上油气管道重要枢纽,秉承石油工业的光荣传统,专业始终锚定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已初步形成了以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城市燃气输配等为特色的办学方向;经过18年的建设与发展,专业先后被授列为“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及“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近3年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就业集中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延长石油及城市燃气等各级能源部门,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属单位的中坚力量;2021年,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并已顺利招生;考研率逐年提升,已为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及西安石油大学等行业知名石油院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2石油工程专业

榆林学院与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合作举办石油工程项目于2021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批准书编号:MOE61RU2A20212163N)。该项目在2023年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上获评为优秀项目(机构),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行业大学联盟中,北方(北极)联邦大学与榆林学院的的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双文凭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排名第一。本项目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利用工科基础知识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解决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和油气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项目学制为全日制四年,采用“3+1”培养模式,使用中、俄双语教学。学生前三年在榆林学院学习,专业与语言成绩达到要求者第四年可赴俄罗斯学习,完成规定的课程且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榆林学院和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授予的双学位。

专业目前共有专业实验设备500多套(件),设备总价值达600万元,实验用房面积近1000平方米;同时为项目提供了专用多媒体教室、活动室、阅览室、微电影室,共计超过830㎡的项目专用教学场地。项目学生在享受学校奖助学金体系之外,同时制定了项目之星奖励,奖励金额最高可达26000元。

3石油工程

本专业主要根据石油工程学科特点以及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根据数学与力学、机械及电工等工科基础知识以及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胜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工程监督、应用技术研发、油气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成立于2009年,依托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借助国家能源战略(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致密油气资源开发)对人才的需求,构筑了“重基础、宽口径、广联合、凸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参加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石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荣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多项;每年有20%左右的学生考取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2021年,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2021年,榆林学院与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合作举办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首批54名学生顺利入校;与长庆油田、延长石油密切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4化学工程与工艺

根据化学工业发展的要求及学科特点,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与技术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通晓化工过程的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了解化工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能够在能源、材料、轻工等化工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置本科和目前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先后获批材料与化工硕士授权点、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院士工作站(进站院士3人)、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能源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化工原理实验室、反应工程实验室、化工工艺实验室、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实验室、化工模型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近800 m2,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1个,校外实习基地23个,校内建成了以全国首套全流程60万吨/年煤制甲醇实训装置为主体,化工单元操作、仪表自动化、综合实训及虚拟仿真为辅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连续8年荣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西北赛区特等奖、全国一等奖(获奖学生直接被中石化“优才引进”计划录用);就业主要面向中煤、延长集团、陕煤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近3年平均就业率95%以上。

5化学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基本要求及地方特色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榆林及周边地区,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素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化学基础教育及化学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管理及技术等工作的化学工作者。

专业属于师范专业,设置于1960年,是我校办学较早的专业之一,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专业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三秦人才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高级职称、博士占教师比例分别为58%、42%;与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化学专业本科生协议,于2022年开始招生;连续3年荣获陕西省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二等奖;专业就业主要面向省内重点中学及大型国有企业分析检验中心,培养了榆林市70%以上的化学教学骨干和榆林市大型国有企业80%以上的分析检验技术人员,近3年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研究生升学率稳定在15%左右,已为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等知名院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2023年秋季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研究生招生专业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专业面向过程装备领域,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面向榆林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第一线,掌握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控制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过程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和新型化工装置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在化工、石油、能源、机械、环保、制药、食品及劳动安全等领域从事过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以服务世界一流能源基地煤炭深加工全产业链为己任,以培养煤化工装备的设计、制造、控制运行、销售、维修为特长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专业拥有工程力学及热力学实验室、过程装备故障诊断及无损检测实验室、腐蚀与防护实验室、过程装备模型与拆装实验室、过程装备控制实验室、压力容器实验室和装备信息化工程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约1200 m2;毕业生每年供不应求,是我校目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最好的专业之一,毕业生深受区域内央企、省企、大型民企的欢迎;专业学生连续4年荣获全国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奖;多年来,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在12%以上,2023届考研率达到25%,每年均有学生考入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