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统计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专业 -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院简介

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榆林学院建校时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3年7月更名为数学与统计学院,2021年获批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点,2023年9月首届研究生入校学习。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和金融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以培养数学师范教育人才、应用型统计决策和量化金融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

数学强基、数据赋能、数字应用,学院将“做强数学、壮大统计、发展金融、面向大数据、融入数字教育与经济”确定为近期规划发展目标。目前,已形成“以数学为根,以统计为本,向应用经济、量化金融和大数据应用延拓”的办学格局。在做实做优本科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将积极做好和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进一步创设条件,申报数学学术硕士点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11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92%;客座教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行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外聘教师10余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学院教师素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享誉校内外,多次获得榆林学院“师德先进集体”、“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优秀单位”、“先进基层党总支”、“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教工党支部被教育部确立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金融工程和大学数学4个教研室,拥有数学基础实验室、系统分析与应用统计实验室、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和榆林市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

近五年,我院教师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各3门,陕西省教育规划课题7项,出版专著、教材5部,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奖励10余项;完成榆林市和榆阳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余项,校级教改和课程建设项目40余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各类校级教学奖励累计3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8项,陕西省科技厅、省社科联科研项目5项,陕西省教育厅和统计局科研项目14项,榆林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各类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60余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过2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ISTP收录10篇,EI收录20余篇,获得专利10余项;获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1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榆林市青年科技奖3人,榆林市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榆林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30余项。


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

01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榆林、面向陕西、服务基层,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教育情怀深厚、师德师风高尚、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系统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中小学及教育机构从事教学、教研和教育教学管理的数学骨干教师。

02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初等数学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程序设计、数学建模与实验、抽象代数、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拓扑学、数值分析、多媒体课件设计等。

03专业特色:

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突出地方院校特色,挖掘地方红色教育资源,本着“用最好的资源培养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数学师范人才”理念,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德能兼修、过程融合——“一个核心、两个支点、三维实践”的“一二三”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夯实基础,注重实践,鼓励创新,全面培养提升学生在专业知识、师范技能、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努力为榆林市及周边地区培养中小学一线高素质数学教师。

04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招聘和招教考试,大多就职于中、小学教育单位,就业形势好;另外,近20%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各大高校数学、统计、大数据分析和经济管理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应用统计学

01培养目标: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面向大数据产业,以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理论为基础,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素养以及系统的统计学知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熟悉数据采集、整理和加工转换过程,具有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和大数据技术分析数据,较好地将经济管理与金融保险等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统计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加以应用的能力,能够在区域地方及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金融保险机构、调研咨询公司和教育科研等领域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处理、统计核算、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02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应用回归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抽样调查、统计计算与应用软件、计量经济学、统计预测与决策、大数据导论和证券投资分析等。

03专业特色:

对接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按照“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实用、应用能力管用”的培养思路设置课程体系。一方面,夯实基础,宽设口径,增强学生发展后劲,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学历追求深造;另一方面,顺应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形势,突出应用、强化实践,经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多元主体办学,匹配市场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统计调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和统计分析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应时顺势成长成才。

04就业去向:

信息智能新时代,数据无处不有、统计无处不在,本专业毕业生既能胜任政府部门的数据管理与统计业务工作,也能在数据处理与分析行业、市场调研公司、金融投资机构等从事数据分析、市场调查、评价预测、投资决策等量化分析工作。本专业近20%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各大高校统计学、大数据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硕士研究生。随着大数据产业和数据分析行业的火速发展,统计类专业高层次人才炙手可热,供不应求,应用广阔,就业宽泛,发展前景好。

金融工程

01培养目标:

顺应金融市场向微观化、数量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金融理论基础,熟练掌握金融计量、经济优化和金融工程方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知识,突出金融数量方法和统计分析的学习,能够运用新型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务问题,胜任区域地方及周边地区各类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内金融管理、决策分析、投资理财和金融资产定价等金融实务与应用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02核心课程:

统计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金融计量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学、投资组合管理、金融计算与建模、公司金融、投资银行学、统计分析软件等。

03专业特色:

基于数学和应用统计学科的支撑,面向金融科技,侧向量化金融管理与投资决策,侧重技术,注重实践,强化学生对金融知识和方法的应用,通过数量计算方法和统计分析手段等量化决策方法研究金融资产定价、金融产品设计、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和财富理财等复杂性金融管理和投资决策问题,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金融实务人才。

04就业去向: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金融服务的不断更新升级,金融衍生产品快速增加,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就业渠道通畅宽广。毕业生能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就业。专业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便于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各大高校经济金融和管理等专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

人才培养

01实践教学基地

数学师范教育专业,拥有榆林市第一中学、榆林市实验中学、榆林市第十中学、榆林高新一中、榆林市第七中学、榆林市苏州中学、榆林市第十七小学和榆林市第二十一小学等十几所实践教学基地,高中、初中和小学全覆盖;应用统计学和金融工程专业,建立了榆林市统计局、榆阳区统计局、西部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西安市兰德市场调查公司、西安市方元市场调查公司、榆林市民生村镇银行、西安优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实践教学基地。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产教合作单位数量充足,充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02产教合作开展

聘请行业专家进课堂,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专业、课程见习,让学生亲临其境走进企事业单位,进行现场观摩体验和聆听工作业务报告等;常态化邀请专业行家和名师走进课堂,通过嵌入式课堂授课等方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名师行家进讲堂”活动;借助市级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学年论文、科研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毕业论文环节,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联合指导,实行双导师制。数学师范专业推行校外导师制工作,从大二开始,配备校外指导教师,建立“师徒制”关系,强化师范技能,开展师范技能的长线指导工作;应用统计学和金融工程专业,与市场调查公司、大数据分析企业和金融保险投资机构等专业对口单位深入融合,带着实际市场调查、投融资和数据分析案例,加强专业应用技能的实效锻炼。

03学科技能竞赛

以“学科技能竞赛和考职证”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依托专业和教研室,借助产教合作,内外联动,全面推进各项学科技能竞赛,有力助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公共数学教研室每年组织举办和参加“陕西省高等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数学教研室每年举办“教学技能竞赛”、“中学数学解题竞赛”和“三字一话竞赛”,并选派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教学技能大赛等;统计学教研室每年举办“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大赛”,并选拔学生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金融工程教研室组织参加“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等金融行业技能竞赛。近年来,学生获得(团队)国家、省级以上竞赛获奖百余项,成绩显著。

04学生考研和学生活动

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赓续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举办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说学风演讲比赛、篮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了知识育人、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的三维育人体系,育人成绩显著。近几年,学院以考研为抓手,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创建优良学风,学习氛围浓厚,考研上线率在全校名列前茅,2020届毕业生中再次涌现出考研明星宿舍。近三年考研上线率保持在15%以上,整体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8%以上。

05学院精品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由榆林学院学工部主办,我院承办的全校大型活动,也是我院学生品牌活动,在历届比赛中我院的心理情景剧多次获奖。作品:《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荣获榆林学院第一届“心沐阳光·必有远芳”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陕西省高校校园心理剧大赛二等奖。《救赎》荣获榆林学院第二届“心沐阳光·必有远芳”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二等奖,陕西省高校校园心理剧大赛三等奖。《面具人生》荣获榆林学院第三届“心沐阳光·必有远芳”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陕西省高校校园心理剧大赛二等奖。

社会服务

01基础教育方面

数学教育硕士点获批建设并招生培养,对学院联系区域及榆林地方数学基础教育界有了更多的利好支持,为众多数学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及学历提升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也必将为区域数学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学院依托数学教育专业,连续多年承担陕西省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研修项目,对全省高中、初中和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集中组织培训,为陕西省尤其榆林地方数学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建设,贡献应有之力;成立于1990年,挂靠学校并由学院牵头组织的榆林市数学会,奉行“学术交流、资源共享、校验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秉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理念,为区域数学教育界同行广泛交流、良好互动搭建平台,为地方基础教育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积极组建“榆林市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量化测度与综合评价榆林市教育发展成绩和问题,不断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贡献数学与统计的力量。

02社会事业方面

依托统计和金融专业,广泛联系政府部门、金融单位等企事业,组建成立榆林市统计学会和榆林市社会经济发展评价研究中心,利用学会和研究平台,与政府统计部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深入合作、良性互动,量化测度与分析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量化参考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持续服务。

校友风采

传承百年师范品牌,赓续奋斗精神,学院培养的人才遍布国内外,多名校友成为国际、国内知名学者。如中科院研究生院唐国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贺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加宝教授、美国密尔沃基工程学院谢春平教授等;多名毕业生荣升国内知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大多数毕业生均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骨干,60多人担任教育局长、中学校长等领导职务;近几年统计和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陆续在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统计决策和金融实务与管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专业领域所属的热门行业快速成长,发挥中坚力量,书写芳华向阳的职业人生。

唐国平

1961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府谷县。1980年10月毕业于榆林师专数学系。1981年作为重点培养人才派往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进修。1984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1月获德国科学协会(DFG)博士奖学金资助赴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留学,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6月学成归国,在中国科技大学进行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回到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1998年到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任教,并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副主任。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于2003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名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系副主任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

苏加宝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1980年至1982年就读于现榆林学院数学系,1994年获河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到首都师范大学工作。2001年入选首都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2003年获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5年入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获首都师范大学十佳教师称号,2011年入选北京市创新团队负责人。

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连续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国家人事部留学择优重点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2010年主持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在国际SCI学术期刊和国内权威期刊《数学进展(美)》、《微分方程杂志》、《当代数学通讯》等发表论文40多篇。研究成果被国内外200多名数学家发表在近100种学术期刊的论文及专著、预印本引用400多次。2011年负责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变分方法与拓扑学;2012年作为主要研究骨干,参加教育部创新团队《几何分析》。先后培养研究生20多人,毕业研究生中有5人分别考取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博士生和留美博士生。

贺伟

1964年生于陕西,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数学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目前担任《Advances in Pure Mathem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thematical Sciences》,《Categories and General Algebraic Structures With Applications》等期刊的编委;研究领域涉及无点拓扑、序代数、范畴拓扑、拓扑群理论等。在Locale理论中的逆极限构造和实值连续函数环的研究中解决了Isbell问题和Gelfand-Kolgormov定理的构造性证明;与他人合作在拓扑群理论中解决了系列公开问题,揭示了拓扑群的拓扑结构、代数结构以及序结构之间的一些深刻关系;在《Math. Proc. Camb. Phil. Soc.》,《Fund. Math.》,《Proc. Amer. Math. Soc.》《Topology Appl.》,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中文版教材《范畴论》。

袁广金

男,1971年10月生,陕西吴起人,1996年3月入党,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榆林学院数学系学习,1990年7月参加工作,全日制大专学历,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工程师。曾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现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刘志华

曾任榆林中学校长。1981年毕业于榆林学院数学系。并先后兼任中国数学会会员、陕西教育学会理事、榆林市数学会副理事长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秦、晋、蒙三角区”高中校联会副理事长、榆林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榆林市慈善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先后被推选为榆林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府谷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六届委员会委员,政协府谷县第六届委员。2011年被市慈善协会评为榆林市慈善协会优秀理事;同年被市科协聘请为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2012年被陕西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聘为兼职教授和实践导师。2003年被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2005年被评为“榆林市劳动模范”,2006年被评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2009年被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骨干中学校长”荣誉称号,2011年被榆林市人民政府授予榆林市首届“好校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