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信息 - 招生公告 - 正文

榆林学院2025年职业教育单招本科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5-02-25点击:

榆林学院2025年职业教育单招本科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从绥德师范走来,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是播种西北革命火种的地方,3位校友成为副国级领导,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这里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毛主席曾亲笔为绥师同学题词“奋斗”,习仲勋为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先后为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百年芳华 英才辈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18.86亩,建筑建设面积50.6万平米,设有16个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598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833人,硕士研究生761人,学历教育留学生68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延安大学等累计联合培养研究生479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2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1008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17人,正高职称180人,副高级职称47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47人,专任教师92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陕西省“最美教师”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陕西省省级人才引进计划2人,陕西省省级人才特支计划8人,三秦人才4人,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席科学家5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5人,省级秦创原引用人才6人,陕西省高校杰出青年4人,陕西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计划1人,省级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获得者8人,陕西省教学名师8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1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10万余名,1位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四新”项目2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5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7项,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1项;荣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6(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现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四新”项目6项,省级一流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一流课程29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6个,陕西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在23个二级学科或者领域招生。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6个,省教育厅高校青年创新团队6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联合共建能源陕西实验室、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沙产业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文化旅游研究院1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5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陕西现代能源化工知识产权研究中心1个,省级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1个,其他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60余个。建有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2023年科技园被认定为陕西省大学科技园,2024年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7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名单,8个科技小院入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中位居陕西首位,2024年软科排名371位。

学校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定位,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点,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学科专业集群。围绕榆林旱区特色农业、能源化工、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聚焦“三化”(能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三黄”(黄沙、黄土、黄河生态治理)“三文”(学校红色文化、陕北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陕北革命文化),形成了民俗学、能源化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西北革命历史等特色学科方向,构建了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被推广应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在教育部主导下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与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合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设立了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20237月,学校倡导并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陕甘宁蒙晋交界区17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一个联盟,实现“共商”“共享”“共建”“共创”“共进”,倾力打造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创新高地,聚力推动陕甘宁蒙晋交界区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20247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校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闽江学院、宜宾学院四所高校携手成立了“牢记嘱托 铸魂育人”应用型高校大思政建设联盟,这是应用型高校在思政课建设上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创新。

学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作为榆林市域内唯一的本科院校,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榆林学院的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在2013年、2016年、2018年先后三次明确提出“推进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政府于2008年、2015年、2018年、2023年四次签署省市共建榆林学院协议,从政策和经费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榆林市委、市政府支持科创新城校区建设,一次性规划土地3528亩,首期819.66亩土地已无偿划拨到位。20219月举行了榆林学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会暨新校区开工仪式,一期工程16万平米校舍已建成,预计20256月投入使用。二期工程61万平方米,估算投资52亿,已列入榆林市财政预算,预计2025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202354日学校隆重举行“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庆祝建校10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齐心校友亲笔题写贺词“百年芳华 英才辈出”,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革命先辈亲属代表习远平、教育部领导出席大会,并对学校建设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提出明确要求,学校未来将加快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走好本土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弘扬奋斗精神,加快追赶超越,为响应国家战略、推动陕西建设、服务榆林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奋斗。

二、专业介绍

1.学前教育专业

师范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传承百年师范精神为宗旨,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教育技能和艺术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专业定位实行“院园一体,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大学生在幼儿园的实训力度,实施实践教学与实境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外国教育史、家庭教育学、美术、声乐、钢琴、舞蹈与形体、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游戏理论、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等。

2.小学教育专业

师范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传承绥德师范百年红色师范传统,立足榆林及周边地区,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具备“读书报国”新时代教育情怀、教育理念、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从教能力,能够胜任多学科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骨干小学教师。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传承百年师范精神为宗旨,培养胜任多学科的小学教师为基本定位,从“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理念出发,体现“两主两辅”的特色。学生在精通语文、数学学科的基础上,同时能胜任科学、道法的教学工作。注重实践取向、能力为本,注重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全科型小学教师。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小学班级管理、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等。

3.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非师范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2003年,同年开始招生。先后获批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地方高校所属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一流专业”、获批“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二十余年的专业建设,目前有20位专任教师,博士占比高达75%以上,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高级实验师1人,陕西省杰出青年1人,榆溪学者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深造率高,职业发展前景良好。本专业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陕北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一专多能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深化产教融合,深化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制约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充分发挥服务地方乡村振兴的功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面向榆林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第一线,服务乡村振兴,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植物科学、植物遗传育种、植物生产、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植物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将现代农业生产与传统农业科学结合,从事植物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可胜任农业、涉农企业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品研发,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动物科学专业

非师范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动物科学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入选专业、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本专业归属畜牧学学科,下设农艺与种业(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肉羊工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教育厅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陕北羊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1个、陕西省绒山羊全产业链检验检测平台1个,2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市级研究中心、陕西省新道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陕西省榆林学院现代农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及12家校外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动物科学专业通过四年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培养目标:秉承“奋斗”学院精神,弘扬“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校训文化,培养具有坚定政治认同、强烈家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和坚守文化自信,富有自主学习能力、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学习动物生理生化、营养与饲料、遗传育种与繁殖等动物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化牧场设计、现代动物生产管理、畜产品加工技术,能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现代化畜禽生产、创新性的畜牧产业经营与管理、畜牧技术实践、推广与开发,引领应用创新、行业发展、社会进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招生计划及学费

 

 

 

 

 

 

四、报名及考试相关事宜

1.考试科目及方式

职业教育单招本科招生考试包括文化课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每科满分150分,总分450分,实行陕西省统考;职业技能考试满分300分,由各招生高校组织联考。我校各专业对应的专业技能考核均采取机试的形式,由西安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榆林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院校联合举办,考点设在西安文理学院,考试成绩互认。

2.专业技能考试报名及考试时间安排

(一)网上报名:考生于2025123900251800,登录西安文理学院网站“2025年陕西省职业教育单招本科专业技能校际联考网上报名系统”(以下简称“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缴费。报名时间段内未完成缴费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报名资格。

每个考生限报3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限考1次,重复考试无效。

(二)打印准考证:网报成功、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于20252199:002118:00登录报名网站打印考试准考证。

(三)考试时间:202531日至5日,具体以考生打印准考证时间为准。

3.考试内容

职业教育单招本科专业技能校际联考由相关院校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制定《考试大纲》,由西安文理学院和联考院校适时向社会公布。

4.录取办法

拟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参加我校与联盟院校组织的对应专业技能考核且考核成绩合格,录取时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文化课成绩相同者则专业技能考核成绩高者优先,如文化课及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均相同,再按照语文、数学及英语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5.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912-3896517

学校官网:https://www.yulinu.edu.cn/

招生信息网:https://zsgw.yulinu.edu.cn/

校本部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崇文路51

邮政编码:719000

绥德师范校区地址:陕西省绥德县名州镇镇定北街150

 

榆林学院   

20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