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信息 - 学校新闻 - 正文

喜讯丨法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马少甫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良好”等级结项

发布时间: 2025-04-02点击: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5年3月结项名单,我校法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马少甫教授主持的课题《美国早期中国观研究》(项目编号:18XZS020)喜获“良好”等级顺利结项

该课题以美国建国初期至20世纪初对中国的认知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该时期美国中国观的演变及文化动因。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核心问题:一是通过分时段梳理(联邦建国、早期中美贸易、传教士活动及排华法案时期)克服既有研究碎片化局限,完整展现美国中国观的多元性与非线性发展;二是突破对“中国观”表层的形象肯定/否定评价模式,重点挖掘认知主体(如开国元勋、外交官、传教士)的价值观与现实需求对观念形成的深层影响;三是揭示美国文化通过“他者”构建实现自我超越的内在逻辑——既利用理想化中国形象批判本土文化不足,又通过否定既有中国观进行自我修正。该研究融合跨文化视角与史学分析,强调美国中国观的双向文化参照价值,为理解中美文化互动提供了历史维度与理论突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其严格的质量要求和结项标准著称,一次性结项通过率不足75%,而“良好”等级及以上的比例仅占总项目的三分之一。这一结项标准不仅强调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还考核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规范性及社会贡献。马少甫老师此次项目顺利结项并获“良好”等级,充分体现了他在科研工作中的严谨态度、扎实功底和创新精神。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展现了我院教师扎实的科研实力,也标志着我院科研工作具有了较高的高水平,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马少甫,陕西府谷人,榆林学院法学与历史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外中国学史、榆林地方历史文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史学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曾点校整理(万历)《延绥镇志》、(道光)《榆林府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