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科学与工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专业 - 新能源学院 - 储能科学与工程

专业简介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工科专业。储能技术和产业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以及社会化功能性设施等方面,是能源革命的重点方向,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自2022年进行招生以来,结合当前我国对储能领域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依托新能源学院,通过能源动力、机械、材料、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掌握储能科学与工程的扎实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具备设计、研发、生产和管理能力的储能领域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

教学条件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近三年,专业教师获批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青年科技新星1名、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1人、市级青年人才托举计划1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项目多项。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依托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储能材料、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电化学等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紧密的行业发展前沿实验实训条件。

人才培养

本专业以构建多维度知识体系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能源系统分析+储能技术前沿”双主线课程体系,涵盖电化学储能、热力学工程、综合能源系统等模块化课程群,为学生搭建理解社会需求、认知技术变革、掌握跨学科思维方法的教育平台。通过“产业导师+学术导师”双轨制培养模式,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致力于造就具有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工程推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备从事储能材料、器件与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有潜力成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及企业家,能在我国储能科技、储能产业技术发展中发挥优秀领军作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

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明确提出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储能专业技术人才。储能相关产业迅猛发展,人才需求迫切,尤其是高端技术研发、技术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可在能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动力、汽车、环境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储能相关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加工、设备操作、技术管理与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还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高层次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