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专业 - 政法学院

part 1

院系简介

政法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90年的榆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2004年升本后更名为政治经济与历史学系,2009年与原社科系法学专业合并成立了政法学院,为榆林学院二级学院。现设有历史学、法学、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法学专升本专业。现有教职工41人,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博士12人(含在读博士)、硕士29人,榆林学院教学名师2名,榆林学院优秀青年教师1名,兼职律师8名,榆林市理论名家1人。在校本科学生近900人。近年来,教师发表科研论文2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0余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余篇。主持完成科研教改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项目1项,省、市级项目60余项;发表专著、译著15部;建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14门,其中省部级精品课程1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建“榆林学院古代文明与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与榆林市民政局、榆林市慈善协会共建“榆林市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与榆林市司法局共建“榆林市法治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陕西省民政厅“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建有“陕北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所”、“国学教育研究中心”。

党建、团建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设有“青年法律援助团”、“暖阳社工协会”、“绘说历史”、“社会治理与政策评估”四个专业社团,“吉他社”、“朝阳轮滑”、“允中国学社”、“蒲公英”志愿服务社团、“榆林学院大学生辩论团”5个学生社团,12.4普法系列活动、大学生辩论赛、“励志行善”征文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精品,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三等奖,团总支为“陕西省高校团建标杆院系”培育单位。学生多人次在省校级“大创”、“互联网+”、“学宪法、讲宪法”比赛中获优异成绩。

政法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发挥多学科特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产教学研融合,开放办学,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教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生考研率、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建院以来,培养本、专科学生6500余名,他们中有专家、学者、教师、律师、行政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中共陕西省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最佳单位”。

part 2

专业简介

01历史学

01培养目标:

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培养全面发展、服务于榆林及晋陕蒙周边省市社会经济建设,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深厚的历史学专业素养、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身心健康,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优秀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

02主要课程: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学概论、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经史导读、苏联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陕北历史文化概论、考古学通论、陕北红色文化研究、国际关系史等。同时开设教育实习、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见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

03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在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从事历史学教育与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可在榆林当地党群组织、国家机关、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文化事务管理及红色文化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04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秉承学校“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养质量。本专业依托榆林学院综合发展优势,形成“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在榆林地方史志、西北革命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历史学科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上,取得了突出成绩。

02法学

01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依托榆林、立足陕西、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人文情怀、科学素养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致力于推动榆林地区法治发展水平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能在基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别是法院、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及社区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以及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着眼国际的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

02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法制史、经济法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学、商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环境资源法、民事诉讼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法律职业伦理等。同时开设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毕业实习、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见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

03就业方向:

能够在基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别是基层法院和律师事务所从事组织、服务以及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着眼国际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04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要为公检法、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府机关等部门的一线工作岗位,培养能从事法律服务、司法文秘以及司法行政辅助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结合本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情况以及行业的实际需要,通过模拟法庭、专业辩论、速记速录、项目小组、普法协会、法律援助等多种渠道或形式实施专业教学,与有关政府、法院、街道、社区等开展校企合作、行业合作,学生通过“法律协会”或“法律援助站”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充分实现了“产学结合”的专业实践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03社会工作

01培养目标:

榆林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办学定位;将“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观;以“社区社工、学校社工、医务社工、司法社工”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和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能在社区、医院、学校、司法机关等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从事社会管理、社会工作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且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02主要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社会行政、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同时开设毕业实习、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见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

03就业方向:

能在党委社会工作部、政府民政部、社区、医院、学校、司法机关等各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行业或组织从事社会管理、社会工作服务方面的工作。

04专业特色:

榆林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逐渐形成了“社区社工、学校社工、医务社工、司法社工”四个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探索形成了“学、赛、产、研”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形成了“社区社工、学校社工、医务社工、司法社工”四个教学与科研团队和一个专业社团--暖阳社团;在强化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专业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育。在此培养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年平均录取率达44.88%,稳居全校录取率榜首;就业率年均达90%以上,先后建成产教合作基地15个,完成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论文50多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