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信息 - 学校新闻 - 正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图说百年学府——榆林学院

发布时间: 2024-09-24点击:

开栏语:

2024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时刻。榆林学院——这所拥有百年底蕴的学府,与新中国同舟共济,共同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巨变,见证了国家的繁荣兴盛。

榆林学院,作为新中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始终坚守“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的校训,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传承奋斗精神,致力于培养能够担当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任栋梁之才的重任。

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2024年,榆林学院特别开设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专栏,旨在深情回顾历史,展望美好未来,展现榆林学院与新中国共成长的辉煌历程。

榆林学院位于塞上名城榆林,肇建于1923年,初名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发轫于图强之际,矗立于疏属之山。老校长李子洲在此创建陕北最早党团组织,点燃陕北革命星星之火,成为“西北革命策源地”。后迁址于榆溪河畔,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恪守“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校训,践行“奋斗”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俊彦辈出,彪炳史册。

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时期

1922年,得知陕西拟办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杜斌丞等知名人士支持下,“陕北共产党奠基人”李子洲等人四处游说力争,使当局同意将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设在绥德。

▲ 李子洲

1923年春,陕西省督学高竹轩奉命来绥德做建校筹备工作,选定城内疏属山的雕山书院作为校址之一,高竹轩被委任为校长。

▲ 原绥师校园

1923年5月,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正式创建,“四师”成为日后赫赫有名的“西北革命策源地”。

在白明善、高光祖等发动的学潮影响下,教育厅委任李子洲为四师校长。1924年夏,李子洲正式出任四师校长。

李子洲向中共北京区委负责人李大钊汇报绥德情况,请示建党工作。北京区委批准李子洲、王复生、王懋廷为北京区委直属特别通信员,调派王懋廷协助李子洲在陕北建立党团组织。

▲ 左:王德三(懋廷 ) 右:王复生(濡廷)

李大钊帮助下,《北京大学日刊》刊发教师招聘启事,聘请到教务主任杨明轩、训育主任常汉三,田伯荫、韩叔勋、李瑞阳、王复生、蔡南轩等国内名师来校任教,“四师”一时在陕西风光无限。

▲1918年合影,常汉三(后右一)

李子洲提出办学原则:“求学勿忘革命,革命勿忘求学。”确定四师的办学宗旨:发展青年身心、培养积极道德、注重科学教育、造就优良师资。

李子洲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提出“到民间去,开展农民运动”的号召,实行民主治校,开启了四师革命教育时代。

1927年秋,李子洲任陕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并负责军事工作。10月12日,清涧起义,打响了中国北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共陕北特委为使陕北党团组织在严重破坏下迅速恢复和发展,以及为陕北组织武装斗争和建立陕北根据地起了决定性作用。

▲1935年全国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1935年9月,四师学生贾拓夫向党中央毛泽东汇报陕甘党组织和红军情况,建议中央到陕北去。

10月中旬,受中央委派率先遣队找到刘志丹、徐海东的红15军团沟通了中央与陕北党和红军的联系,为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作出重大贡献。

▲1936年在瓦窑堡,左起分别为贾拓夫、郭洪涛、阎红彦、吴溉之

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同志会见刘志丹时说:“陕北贫穷,但陕北也值得骄傲。穷则思变,要革命。这里群众基础好,地理条件也好,是搞革命的好地方。西北的革命也是从这里闹起的。我看呀,这里就是咱们红军、共产党的发祥地!”

这块革命根据地的根,就在四师。

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时期

1934年,督学高协和受省教育当局委派,来绥德筹备恢复师范学校,并被委任为校长。

秋季,学校重新开学,校名改为“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

▲ 1937年转学证

1941年7月、8月,《解放日报》两次报道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绥米、绥清学生。

1941年8月,毛主席接见绥师学生代表王履丰时的题词:

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

1941年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正式接办了绥师,改称“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

1942年,丁子文代理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校长,1943年任校长。

▲丁子文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1942年工作总结与1943年工作计划》中提到,“绥师、米中教员水平已提高到全国水准了”。

在抗战困难时期,学校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取得聚财育人的丰硕成果。

1942年5月20日,《解放日报》报道绥师自制油墨。

抗战胜利,内战又起,学校转入战时教育。自1946年下学期起,学校就开始不断转移,在行进中办学。

1947年国民党进犯陕北,从3月底至11月初,学校进行了大迁移。期间,8月曾将子长中学部分学生并入,10月将延安行知中学部分学生并入,后来和米脂中学合并为绥米中学 (1948年暑假后分设)。

▲国民党进攻陕北时,学校转移办学路线示意图

学校自李子洲任校长以来,就一直把文艺宣传作为宣传动员人民群众的有效手段和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

解放战争后期,文艺活动发展到了高峰,组建了文工团、文艺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解放后,许多人都成了我国知名文艺团体的骨干和主要负责人。

▲柳青,吴堡人,代表作《创业史》,1930年夏考入四师

▲马倬,绥德人,代表作《北京的金山上》,原绥师三三级学生

▲刘森民,绥德人,原绥师26班学生,首次编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国际歌》管弦乐总谱,用于中央台新闻联播开始曲和天安门升旗典礼曲;创作发表全国《第三套广播体操曲》;为毛泽东词《重上井冈山》谱曲。

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

1950 年 5 月,学校更名为“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

▲1950年招生广告

1950年5月,绥德分区党校的分设搬出,由综合性干部学校恢复为正规的师范学校。

绥德师范学院时期

1958年春,榆林专署决定在绥德师范学校招收语文、数学两个师范专科班,在榆林中学附设一个二年制机械专科班。10月,师范专科班、机械专科班分别举行开学典礼。

师范专科班两科90名同学、机械专科班35名同学是最早在榆林本土入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在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建立后,师范专科班、机械专科班进入分院,成为榆林学院历史发展的起始点。首届学生于1960年8月学成毕业。

▲绥德师范学院校园全貌

1958底,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同意榆林地委、专署和绥德县委的请示,同意筹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

1959年元月,榆林专署第47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筹建绥德师范学院,校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校址选在绥德城北郊的十里铺。

▲绥德师院校门

1959年5月1日,丁子文与干部工人一起挥铲破土,拉开校园建设的序幕。

1959年6月26日,陕西省长赵寿山签署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第262号任命书:“任命丁子文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院长。”

丁子文也是首任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院长。

1959年9月2日,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正式开学。当年招生237人,分两个年级五个教学班。

1959年11月1日,根据陕西省委意见,榆林地委决定,中共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委员会正式成立。党委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团委,分院行政机构下设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

1960年5月,经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改名为绥德师范学院。绥德师范学院由榆林专署分管,业务由省高教局领导。

1960年绥德师院校舍

1960年7月,绥德师范学院首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8月7日学院举行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大会。

1960年下半年,绥德师范学院又增设物理、化学两个师范专业,专业总数增加到4个,同时还开展语文、数学两个专业的函授教育。

1961年11月,学校提出以培养中学教师和部分行政卫生工作人员为办学任务,坚持本专科并举的方针,从1962年起逐步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医疗、政治教育等本科专业,至1970年,在校本专科生各达1000人。

1962年7月,陕西省高教局召开全省高等院校调整会议,提出调整方案。8月,中省和榆林专署下发通知,绥德师范学院停办,这一宏伟发展规划也因此未能实施。

绥德师范学院从1963至1970年虽然处于停办期,但仍然保留了一大批教学管理骨干,保留了校园旧址,举办培训班,延续了学校文脉。

五·七师院时期

为缓解中学师资供需矛盾,1970年10月23日,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印发《关于成立榆林地区中学教师学习班的通知》,在绥德师范学院旧址,中教班宣告成立,部分原绥德师院教工重回学校工作。

1972年9月19日,中教班改名为“陕西省榆林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

1976年12月,中共榆林地委和陕西省教育局批准,在原“榆林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基础上,成立“榆林地区五·七师范学院”和“延安大学榆林地区教育革命基地”。

1978年5月,榆林地区五·七师范学院”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

7年多时间里,学校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以各种办学形式,先后培训中学教师1156人,轮训中学领导干部853人,为各县文工团培训演奏人员55名。

2000年6月10日,绥师校友回母校探访并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

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时期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陕西省政府和榆林行署同意在榆林地区五·七师范学院内举办大专班。

▲1978年,批转省教育局《关于举办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咸阳、渭南、榆林专修科有关问题的意见》

1978年5月,学校更名“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分中文、数学、物理3个专业招生。

77级学生于5月底入学,学生中“老三届”居多,经历“文革”,珍惜上学机会,求知欲强,自我管理能力强。

1977年初,中共榆林地委同意并指示:将师院由绥德迁往榆林西沙,新建校址。

学校党政班子带领师生员工开始艰难的“二次创业”,在寸草不生的荒沙丘上建起“沙漠大学”。

1979年,榆林行署决定在新校址已建起部分建筑物的基础上,成立榆林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79年北迁榆林1号教学楼奠基仪式

1980年夏季,中文科首迁新址。1983年,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由绥德县迁址陕西榆林市区。1984年,学校搬迁完毕。

独立办学榆林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再次走上独立办学道路。

同年3月,省教育厅批准以榆林教育学院名义举办成人教育大专班的报告,学校于1984年12月成立教学科研委员会。

1987年3月,陕西省委常委会确定将学校的管理体制由榆林行署领导改变为“省地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同时终结了榆林师专与地区教育学院“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办学模式,不再单独设立教育学院。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时期

1984年12月召开的第四次陕北建设委员会决定,报请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榆林农林专科学校。1985年初,榆林农林专科学校筹建领导小组成立。

1985年5月8日,榆林农林专科学校批准筹建。当年5月下旬,校址确定,开始建校。1987年9月下旬,农专首批招收的30名畜牧专业学生入学。

1987年12月4日,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建成暨首届开学典礼大会召开。

1988年,学校又开设农学专业并开始招生,两届90名毕业生。

1991年11月,榆林师范专科学校和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改名“榆林高等专科学校”。1992年6月1日,挂牌仪式在学校东大门隆重举行。

学校提出办学根本任务:为陕北基础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为此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达成合办专业意向。

1992年,中文系郭冰庐晋升为教授,实现教授零的突破。1993年,第一位外籍教师保罗·马吉尔来校任教;1995年5月,学校举办第一届文化艺术节,标志着校园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 1992年12月,榆林高专第一次党代会

1996年11月15日,学校确定普通师范专科教育、应用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专科教育“四位一、综合发展”的办学模式。

1998年,学校新增机电一体化、化学工程、计算机应用3个职业技术大专班,工科教育得到推进。

2000年,学校举办第一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功能齐全的图书楼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学校风貌焕然一新。

申办榆林学院时期

2001年1月,中共榆林高专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到2005年要将学校建成一所以师范为主,农科、工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一一榆林学院3月,榆林市政府成立榆林学院建设领导小组。

2002年初成立“升本”领导小组。7月,陕西省省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关于设置榆林学院的请示》,随后以省政府名义将该请示上报国家教育部。

10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来校考察,评估学校“升本”工作。

2003年3月,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四届一次会议在厦门召开,在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申办榆林学院的事项以高票通过。

榆林学院时期

2003年4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榆林学院。

从此,学院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逐步实现由专科办学模式向本科办学模式的转变,由小规模大学向中等规模大学的转变。

2003年升本以来,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科生招生量从2003年的600余人增加到2012年的9266人。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2013年6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

2015年1月,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人民政府签订省市共建协议,合力推进榆林大学建设。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与榆林学院签署对口支援协议,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帮助学校实现快速发展。

2014年成为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5年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2016年入围国家百所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2017年7月,省政府批准省教育厅呈报的《关于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与榆林学院合并的具体方案》。

2017年11月,省编办批准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整建制划转榆林学院,合并后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设为榆林学院分校区,保留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校牌。

2018年9月,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揭牌。

2018年10月31日,省市共建榆林学院协议签字仪式。

2018年,榆林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榆林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协议,共建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由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榆林分院管理,协助榆林学院开展高年级本科生实习与联合培养和研究生联合培养。

2020年6月22日,榆林学院博士创新基地在榆林高新区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园挂牌。

2021年4月17日,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榆林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举行。

2021年8月,榆林学院通过《榆林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开启建设陕甘宁蒙晋接壤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启用新版校徽、校旗、校歌。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绥德师范旧址考察。

2021年9月30日,榆林学院新校区建设开工仪式在科创新城隆重举行。

科创新城校区规划用地总面积3540亩,一期项目占地1180亩,按5000学生办学规模实施,规划建筑面积160870㎡,投资约8.5亿元,计划于2023年底投入使用。

2022年6月,榆林学院首届硕士学位毕业典礼暨授予仪式。

2023年3月26日,榆林学院科创新城校区先导工程顺利封顶。

2023年5月4日,榆林学院(绥德师范)百年校庆,齐心同志致贺词“百年芳华 英才辈出”表示祝贺。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日前公布,我校1981级化学专业校友高雄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年5月3日,省市企共同推进榆林学院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隆重举行。会上签订《陕西省教育厅 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榆林学院高质量发展协议》。签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学院校企合作协议》。

7月22日,由榆林学院率先发起,12所高校共同倡议的“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2024年7月13日,《双一流大学对口支援榆林学院协议》正式签署,共绘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新篇章。

7月12日—14日,由榆林学院承办的“一流应用型大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学术盛会在榆林隆重举行。

2024年9月,榆林学院领导班子2023年度考核“优秀”荣膺省属高校年度考核“三连优”……

榆林学院人的历史篇章正蓬勃续写,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榆林学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启航,恰逢其时;面对新使命,我们砥砺前行,再次整装出发。回望过往,榆林学院人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走过了百年风雨兼程的辉煌历程。此刻,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谋突破之道,致力于转型发展与特色强化,奋力追赶,超越自我,共创一流佳绩,迎来了学校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展望未来,榆林学院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教育大会精神。我们始终铭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持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保持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同时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奋斗”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书写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篇章。